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

    娱乐星闻 赵露思 掀桌之后 一个顶流小花的穷途末路
    首页 娱乐星闻 明星资讯 赵露思 掀桌之后 一个顶流小花的穷途末路

    赵露思 掀桌之后 一个顶流小花的穷途末路

    很长一段时间里,

    提到赵露思,大家总会想到“幸运”这两个字。

    2014年前后,赵露思因一张穿着校服的清纯自拍照在QQ空间、贴吧等平台疯传,成了不少网友的头像,和“奶茶妹妹”章泽天并称为初代校园网红。如果仅限于此,在人才辈出的网红界,她最终也会慢慢被人淡忘。

    转折点,发生在她18岁。2016年,她以“中级特工”身份参与综艺《火星情报局》第二、三季,在汪涵带着下获得不少曝光机会,靠“东北话十级”“塑料韩语”等搞笑人设攒了不少路人好感。之后,她正式踏入娱乐圈。

    从《传闻中的陈芊芊》里那个娇憨又霸道的陈芊芊,到《星汉灿烂·月升沧海》里那个隐忍坚韧的程少商,演了一部部爆款剧后,她一步步走到了顶流小花的位置。

    一路走来,运气简直好到爆棚。

    但,“运气”这东西,总有用完的时候。

    8月2日,晚上8点41分,继去年底“生病”好友发文风波后,赵露思又发了一篇直接开撕经纪公司银河酷娱的文章——字里行间,全是她要“掀桌子”的架势。

    没有排版,没怎么润色,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用的文字里,全是火药味。在8月3日的直播中,她进一步解释:“不想忍了。”

    激情掀桌,是爽快,但掀完之后,赵露思未来的职业生涯又该往哪儿走?

    这是所有人都在观望的,关于一个顶流花旦“秋菊打官司”的故事。

    ### -赵露思怎么了-

    周末的晚上八点半,本来不是个适合情绪崩溃的时间点。

    这是社交媒体最活跃的黄金时段,明星们发的每一个字,都会被无数人盯着看、琢磨来琢磨去。

    选这时候发声,说明赵露思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一次蓄谋已久、想好了要摊牌的“策略”选择。除了文字没怎么润色、标点符号不太会用之外,其他都很符合“上热搜”的调调。

    去年底,赵露思突然晕倒,让这位小花的职业生涯起了不少波澜。而这次发难,不过是“续集”罢了。既是续集,自然和上集能接上。

    在文章里,赵露思确实给了“前情提要”,她说:“因为意外生病只能被迫取消掉一部分品牌代言……口口声声说你们来负责我这次的意外生病,结果是我来赔钱。”

    这句话,把两个关键时间串成了一条线:2024年底的“意外生病”,和2025年8月前的“赔钱”,连成了一条完整的因果链。据赵露思说,她最脆弱的时候,公司口头答应会处理后续的事。

    可这份承诺最后没兑现,205万的经济损失,最终得她自己扛。

    更进一步的指控,则说明双方信任彻底没了。

    “难道不用协商就可以从我工作室划走钱?”她在文中质问。这暗示钱转走的时候,没经过她本人或核心团队同意。在现代商业操作里,这种事早就不是普通的债务纠纷了。

    紧接着的“再骗我财务签掉分账单”,让指控的严重性又升级了。“骗”这个字,在法律和商业上都特别敏感,可能意味着对方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误导性陈述,搞出了形式上“合法”的手续。

    从承诺负责,到艺人赔款,再到未经协商划款,最后到“骗签”单据,这一连串的事,拼出了赵露思的核心叙事:她不仅身体上受了病痛的罪,在合作关系里,还遇到了经济上的侵占和程序上的欺瞒。

    这种信任的崩塌,是致命的。对于一个把未来几年事业全交给经纪公司的艺人来说,当她发现自己保不住个人财产,甚至连合作方最基本的诚信都靠不住时,合约本身就从保障变成了枷锁。

    如果说财务纠纷是导火索,那对“个人品牌运营权”的争夺,才是这场“战争”的根源。

    文中,赵露思强调了一件事:“再三沟通也不同意归还工作室的运营权,团队工作人员还剩几个?”

    在现在的娱乐产业里,“艺人工作室”早不是简单的助理团队了。它是个高度专业化的组织,是艺人这个“产品”的生产、包装、营销和维护中心。拥有工作室的运营权,意味着艺人对事业方向、内容选择、公众形象有主导权。

    而赵露思的描述,指向了艺人最怕的状态:被架空。

    “归还”这个词说明,她觉得运营权本该是她的,但被公司收走了。“再三沟通也不同意”,说明这是一场漫长又失败的权力博弈。而“团队工作人员还剩几个?”、“全跑了”、“剧组解散了”,这些碎片化的信息,拼出一个让人心惊的画面:一个顶流艺人的核心团队被遣散,项目被搁置,事业被强制按下了“暂停键”。

    在这场八个月的拉锯战中,她等来的不是解决方案,而是一个被拆得七零八落的“空壳”。她成了一个品牌符号,一个被合约绑着的商业资产,却没了驱动这个品牌前进的手和脚。

    这种职业上的“软禁”,杀伤力比一次性的经济损失大多了。它剥夺了艺人最核心的安全感和掌控感,让人彻底沦为资本棋盘上一颗没法自己动的棋子。当这种控制,变成赤裸裸的威胁——“跟我说我可能要被封杀最近不要有任何动态”时,所有矛盾都集中到了最后的“尊严”问题上。

    她也只能,选择鱼死网破。

    ### -为什么会这样-

    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

    赵露思和银河酷娱走到今天这步,绝不仅仅因为那205万。

    赵露思的成名路,本身就有点“非主流”。

    她不是科班出身,最早被人知道,是因为12岁时的自拍照,成了QQ空间的“网红鼻祖”。后来她去台湾读大学,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攒人气。她身上有种咋咋呼呼的劲儿,和当红艺人不太一样,后来被团队包装成“野生感”。

    啥叫“野生感”?就是不那么标准、不那么精致,甚至有点糙。她说话带口音,笑起来没心没肺,疯起来不管不顾(就像现在这样)。这种邻家女孩的气质,让她在一群谨小慎微的艺人里,显得挺突出。

    18岁那年,她以“中级特工”身份参加《火星情报局第二季》出道,随后签约了银河酷娱。很快她进了影视圈,第一个角色,是大鹏《缝纫机乐队》里没名没姓的“小护士”。

    2018年后,她开始演剧,角色大多是咋咋呼呼的甜宠剧女主。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她,觉得她戏路窄、口音重,上不了大台面。

    但她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。从《哦!我的皇帝陛下》里说“东北台湾腔”的洛菲菲,到《传闻中的陈芊芊》里又虎又可爱的三公主,再到后来《星汉灿烂·月升沧海》的程少商,她一步步,从“野生”网红,走到了S 大制作的女一号。

    其实,赵露思能到今天的位置,多亏了银河酷娱的“能量”。

    银河酷娱2015年成立,创始人有两个关键人物。一个是李炜,创业前是湖南台资深综艺制作人,之前介绍过,他早期参与过“保钓”运动,成了“风云学长”,后来在芒果体系里当上了台办副主任。也是后来银河酷娱走到台前的人。

    另一个隐身幕后,叫魏原。魏原这个名字很多人陌生,但他父亲大名鼎鼎——原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魏文彬,是当年“电视湘军”的领军人物。他任内,芒果台出了《超级女生》《变形计》等现象级节目。

    芒果体系里很多核心人物和主持人,都是魏文彬一手带出来的。这也解释了为啥汪涵愿意主持《火星情报局》。

    在讲究人脉和资源的娱乐圈,这个背景,分量很重。

    一个手握资源,一个会做内容,这个组合在银河酷娱刚成立时简直是“绝配”,很快打开了局面。

    可这种平衡的关系,在2023年1月被打破了。根据公开工商信息,李炜这位内容核心人物,当月退出了管理层,后来也卖了股份。

    对企业来说,这无异于一场“基因突变”。

    驱动公司运转的“双核CPU”,变成了“单核”。负责“内容”和“创作”的核心离开后,决策权完全集中到了“资源”和“资本”一方,公司话语权全落在了魏原代表的“资源方”手里。

    这会有啥变化?以内容为导向的公司,创作者和艺人像“伙伴”,会“商量着来”,说白了就是互相尊重。

    而资源绝对主导的公司,更看重风险控制、合约精神和利益最大化。在这种逻辑下,艺人的“资产”属性会压倒“人”的属性,关系也容易从“伙伴”滑向“管理者”和“被管理者”。

    赵露思文中控诉的诸多行为,比如无视协商、强硬划款、收回权力、威胁恐吓——都带着不容置疑的“控制”味儿。

    接着,一个关键信息:赵露思提到的“前年愚蠢的续约”。“前年”就是2023年前后。

    2022年,李炜还在公司,银河酷娱还是“资源 内容”的双核企业。那一年《星汉灿烂·月升沧海》大爆,赵露思事业如日中天。这时候续约,从商业上讲完全合理:对赵露思是巩固成果,对公司是锁定核心资产。

    她续签的,是她熟悉的、双核驱动的银河酷娱。可她没料到,几个月后,公司的“灵魂”就抽走了一半。

    因为她续约时的“银河酷娱”和今天的,可能已经不是同一家公司了。她签约时信任的那个平衡、互相成就的合作模式,在李炜离开后,估计早没了。

    当信任崩塌,裂痕就出现了,分手是必然的。再加上赵露思患病后,性格有点“破罐破摔”——但那份“愚蠢合约”摆在那儿,她也无可奈何。

    另外,现在银河酷娱实际控制人魏原,他父亲退休多年后影响力弱了;内容创作力在李炜离开后也大幅下滑。种种变故,让银河酷娱成了靠老IP和赵露思等艺人赚钱的普通公司,再没十年前刚成立时的风光。

    这也给了赵露思“掀桌”的“底气”。

    最终,八个月的拉扯和内耗后,所有矛盾,在那205万的导火索下爆发了。

    8月3日,银河酷娱发声明回应;

    被赵露思反驳,说给公司高层发微信不回复,在业内到处说她装病;

    她还吐槽:指导这个声明的人去当编剧,写出轨家暴男肯定很有层次。

    ### -未来会如何-

    桌子掀翻,一地鸡毛后,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是:接下来怎么办?

    对赵露思来说,发那篇长文,等于按了“核按钮”。这是“自杀式”攻击,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,甚至更多。她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当赌注,就为了能自我掌控。

    接下来,她要面对的,不再是办公室里的拉扯,而是法庭、资本市场和整个行业的公开审视。她的未来,从星光大道,变成了让人彷徨的十字路口。

    在这个十字路口,赵露思面前有四条路,其中一条是“苟在公司”,争取最好资源,让这四年成为她上升的时间窗口。但她公然“掀桌”后,这条路被堵死了。剩下的三条路,都凶险无比。

    第一条路,硬刚到底,对簿公堂。

    这是最直接,也最惨烈的打法。

    双方攻防焦点很明确:赵露思方会证明公司在财务和程序上有不当行为,甚至构成欺诈;银河酷娱则会拿出那份有法律效力、还有四年的合约,反诉她违约,索要巨额赔偿。

    这场法律战争,拼的是证据、律师团队、财力和耐力。期间,赵露思的职业生涯大概率会因诉讼和行业限制停滞。对生命周期短的演员来说,花几年打官司,机会成本高到难以估量。

    赵露思方可以靠“骗签分账单”“未经协商划款”等行为,起诉公司财务侵占或合同欺诈。她的优势在舆论,文中细节如果能拿出证据(聊天记录、录音、转账凭证等),就是法庭上的有力武器。

    银河酷娱的优势在白纸黑字的合约。商业合同法律效力极高,只要没违法条款,法庭很可能支持守约方。公司还能申请“行为保全”,禁止赵露思在合同期内绕开公司接活。

    这意味着,官司打完前,赵露思可能长期“被雪藏”。几年不能拍戏、接代言、上综艺。对靠热度和作品说话的演员来说,这无疑是致命的。等官司打赢,市场可能变了,观众也可能忘了她。

    所以,这是条险路,充满不确定性。赢了官司,可能输了事业。

    第二条路,看似快速,但代价昂贵:支付天价解约费,赎回自由身。

    商业纠纷,最终往往得回到谈判桌上。在舆论压力下,银河酷娱也不想落个“逼死自家头牌”的骂名。如果双方不想做太绝,坐下来谈就成了唯一出路。

    银河酷娱可能愿意用一次性的“和解金”,提前终止这份没意义的合约,避免品牌声誉受损。这笔“赎身费”必然是天价,包括合约期内公司预期的收益,以及对声誉损失的补偿等。

    这个数字可能是几千万,甚至上亿。考验的是赵露思的支付能力,更考验她愿不愿意“花钱消灾”结束消耗战。

    这条路的好处是快刀斩乱麻,尽快恢复自由身,重新开始事业。只要能解约,以她的知名度和国民度,不愁没新合作方。甚至,她可以效仿前辈,成立自己的公司,真正实现“运营权”自由。

    但前提是,她能支付得起巨额违约金。

    第三条路,“抗争”失败,两败俱伤。

    如果诉讼僵局、和解无果,银河酷娱可以用经纪公司的最大权力——雪藏。我不告你,也不给你工作,就用合约合法“闲置”你四年。

    这四年,时间会成为公司最残忍的武器,慢慢耗尽你的市场热度和商业价值。四年重获自由,但江湖可能没你的位置了。

    这是无声的、合法的“封禁”,也是经纪公司惯用的“潜规则”。赵露思自己也清楚:“也许我到约了(解约官司)都还没打完,加上作风和恶心的背后小动作,我会被熬死。”

    甚至,公司可能爆出她不可挽回的“负面”,让她像“劣迹艺人”一样过眼云烟。到时候,她就只能去开面馆了。

    这对银河酷娱来说财务损失不小,但对赵露思是更大风险——除非真的“不想干了”,否则很难承受四年后过气、落寞,或身败名裂(被爆料)的结局。

    那赵露思到底有啥生机?其实,她按下微博发送键时,就没多少选择了。她把自己逼上了独木桥。现在最大的武器,是“赵露思”这个品牌积累的公众信任感。

    她必须把舆论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。

    当然,她还需要专业的法律团队,找合同漏洞,固定公司操作不规范的证据,变成实实在在的商业压力,比如影响后续融资、项目合作等。

    或许,她也该找个文案高手把关激情输出,实在不行借助AI也行……作为看客,她的发文实在难以卒读——不免让人想起以前陨落的一位顶流女旦。

    这场输赢,不仅关系一个花旦的前途,也像一面镜子,照出娱乐行业光鲜亮丽背后的脆弱与不堪。

    未来会怎样?没人知道确切答案。但无论结局如何,赵露思都得面对这个曾给她无限风光,也带给她病痛的“名利斗兽场”。她走到了这个位置,所有荣耀都成了禁锢她的理由。

    不管她喜不喜欢,收获名利的同时,也会失去其他——比如“开心”。

    当然,普通人难以理解:放着名利双收,“作”什么呢?这大概就是“奢侈的烦恼”。

    就像她以为,开个面馆会开心一样。

    隔着结界。

    撰稿|Jana

    策划|文娱春秋编辑部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伊姐端午热推紫川之光明王错嫁世子妃
    下一篇
    这十部短剧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