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

    娱乐星闻 电视剧北上研讨会探讨运河IP与文化认同 共绘人文地理新图谱
    首页 娱乐星闻 电视资讯 电视剧北上研讨会探讨运河IP与文化认同 共绘人文地理新图谱

    电视剧北上研讨会探讨运河IP与文化认同 共绘人文地理新图谱

    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苏墨

    近日,中国电视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电视剧《北上》的研讨会。该剧的主创人员、业内专家以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,就这部剧的文化价值、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展开深入讨论,为同类题材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新方向。

    《北上》改编自徐则臣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,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运河故事,生动呈现了京杭大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。这部剧不仅展现了大运河文化的魅力,还在传承历史记忆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。剧中既有青春活力,又充满时代感,深深打动了观众。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,该剧在央视一套、爱奇艺和江苏卫视播出期间收视表现亮眼,平均每集收视率达到3.615%,位列同时段全国卫视节目榜首,同时也是近三年来黄金档电视剧收视亚军。

    **聚焦运河文化,展现时代风貌**

    绵延千里的大运河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,更是沿岸百姓赖以生存的母亲河。《北上》巧妙地将运河作为叙事主线,通过这条古老水道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。剧中将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完美结合,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,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。

   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朱正文表示,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国家重要战略。这条运河不仅是了解中国政治、经济和人文的重要窗口,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。以大运河为背景的电视剧本就不多,而像《北上》这样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体现当代价值观的作品更是难得。这部剧成功连接了传统与现代,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艺术探索。

    爱奇艺副总裁、该剧总编审王兆楠谈到,创作团队通过镜头将大运河变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舞台,让它成为当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纽带。这部剧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,既忠实于原著,又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份温暖的乡愁慰藉。

    **记录百姓生活,讲述动人故事**

    作为文学改编剧,《北上》没有简单照搬原著,而是通过影视语言重新诠释了文学魅力。为了真实还原运河沿岸的生活场景,剧组实地重建了具有历史特色的"花街";为了让角色更鲜活,主创们沿着运河实地采风,不少人的个人经历都与运河息息相关。这种用心的创作方式不仅提升了艺术感染力,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。

    导演姚晓峰表示,拍这部剧就像是在书写历史,需要整个团队齐心协力。现实题材创作有着无限可能,身边的生活和百姓的故事都是最好的素材。只要怀着真诚的心,就一定能拍出好作品。从业三十多年,他始终相信只有对行业保持敬畏,才能走得更远。

    原著作者徐则臣很高兴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。他说,小说通过更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传播,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文化,这让他感到欣慰。

    主演白鹿分享道:"我从小在运河边长大,剧中的运河就是我记忆中的样子,它见证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。能参演这部讲述家乡故事的剧,我感到既幸运又责任重大。"

    另一位主演胡军认为,原著是这部剧的灵魂,而改编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。一部好作品需要注重每个细节,只有用心创作,才能找到艺术表达的新方式。

    **创新地方叙事,引发时代思考**

    《北上》的成功不仅在于精彩的剧情和表演,更在于它独特的地方叙事视角。这部剧通过运河沿岸的故事,让观众思考传统与现代、个人与集体、地方与全球的关系,为现实题材剧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   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指出,文学改编不是简单的复制,而是要抓住原著的精神内核。《北上》生动展现了新一代运河儿女的生活,让青春风采与运河文化交相辉映,体现了创作者对运河的深厚感情。

  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何天平表示,就像奔流不息的运河一样,《北上》浓缩了一个时代、一种文化和一群人的生命力。原著和剧版的不同创作方式,为我们理解文化根源提供了丰富想象空间。这部剧的成功,展现了文艺作品记录时代变迁的强大力量。

   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总结说,文学性是所有艺术的基础。《北上》的成功在于遵循艺术规律,以开放包容的创作态度,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。这部剧集合了行业各方的智慧,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,是影视创作的优秀范例。

    来源:工人日报客户端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棋士大结局后剧荒别急 不输它的两部悬疑剧开播了
    下一篇
    中国移动咪咕独臂刀侠开机微短剧文旅融合湖州新体验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