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

    娱乐星闻 奥利弗斯通反思越战50年 人类为何难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
    首页 娱乐星闻 电影资讯 奥利弗斯通反思越战50年 人类为何难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

    奥利弗斯通反思越战50年 人类为何难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

    这是改写后的文本,保持所有HTML标签和结构不变:

    1975年4月30日,整整50年前,越南人民军攻占西贡(现胡志明市),标志着南越政权垮台,持续20年的越南战争终于落幕。这场漫长战争造成数百万人丧生,不仅有大量越南军民伤亡,支持南越的美国军队也有近6万人阵亡。如今78岁的奥利佛·斯通(Oliver Stone)当年就在前线服役15个月,多次负伤险些丧命,这段经历造就了后来的著名导演。

    在《》拍摄现场。

    成为导演后,斯通始终无法忘怀这段经历,不断将其搬上银幕。1986年上映的《野战排》通过查理·辛饰演的新兵泰勒的视角,展现了越战中士兵从热血到麻木的心理转变,影片大胆揭露美军屠杀平民和内部火并等敏感问题,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、导演等四项大奖。

    三年后的《》中,斯通又将退伍军人罗恩·科维克的真实故事搬上银幕。由汤姆·克鲁斯主演的这部影片讲述一个爱国青年如何在战争中失去双腿、信仰崩塌的悲惨经历,最终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剪辑奖。

    1993年底,作为"越战三部曲"收官之作的《天与地》上映。这部改编自越裔作家冯黎里自传的作品,首次以越南平民为主视角,同时由汤米·李·琼斯饰演的美军中士也占据重要戏份。和《野战排》《生于七月四日》的主角一样,这个角色最终也因战争创伤走向毁灭,充分体现了斯通对这场战争的反思与批判。

    值此越战结束50周年之际,斯通再次回顾了自己的战场经历和回国遭遇,并分享了对当下局势的新见解。

    【斯通自述】

    1965年我18岁第一次去越南时,是去当英语老师。(注:他当时从耶鲁辍学,在西贡任教半年)三年后我以士兵身份重返越南。那时我还年轻,缺乏现在的觉悟。当时大家都相信官方的说辞,我也不例外。越南突然成了世界焦点,就像现在的乌克兰,让所有人都陷入狂热。

    这种好战心态深植于美国文化。1965年去越南教书时,我还觉得这是份神圣工作。但后来我游历柬埔寨、老挝后,幻想逐渐破灭。等到以士兵身份再回越南时,眼前只剩布满铁丝网的军营,再不见美丽风景。

    奥利弗·斯通曾在回忆录《追逐光明》中讲述了他个人版本的越南战争。

    我们在越南驻军50万。作为普通士兵,我那时就觉得这场战争糟糕透顶。从开始就是场拙劣的战争,我们靠清点尸体数来自欺欺人。整件事建立在谎言之上。我在回忆录《追逐光明》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越战经历。1968年12月离开时,我已两次负伤,多次参战。颈部中弹那次堪称奇迹,子弹离颈动脉仅6毫米。但伤愈后我又回到了战场。

    《天与地》的主视角为遭遇战乱的无辜越南平民百姓。

    服役的15个月里,我大部分时间穿梭于丛林和海岸平原。可能接触过橙剂等剧毒物质,这些在我的"越战三部曲"尤其是《天与地》中都有体现——那部电影展现了未被战火摧残前的越南美景。

   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总统时,我已离开越南。但战争又持续了四年,直到1973年《巴黎和平协定》签署。1969-1973年间伤亡数字触目惊心。

    1968年回国后,我于1970年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学院。那时校园充满反战氛围,退伍军人不受待见,所以我绝口不提从军经历。到1970年代中期,我已完全转向反战立场,开始认同简·方达的观点。但在战争期间,她的反战立场曾让我难以理解。

    1968年3月约翰逊总统宣布不寻求连任,我们就知道战争要结束了。但军队仍在不断派往越南,媒体也继续为战争造势——这至今仍是美国的大问题,总是让媒体替我们思考。《纽约时报》在这方面尤其糟糕,无论是越战还是伊战,看看他们当年的社论就知道。越战时他们完全站在政府一边,战后因为讨厌尼克松才转变立场。现在他们又全力支持乌克兰战争,本质从未改变。这场战争同样是彻头彻尾的谎言,但媒体仍在欺骗公众。

    简·方达与乔恩·沃伊特在《荣归》中。

    1975年4月30日西贡解放时,我如释重负。这是美好的时刻,因为噩梦终于结束。随后涌现了一批优秀越战电影,从《猎鹿人》《现代启示录》到简·方达的《荣归》,这也促使我拍摄了《野战排》。

    《野战排》讲述新兵在越战前线由热血到麻木的灵魂转变。

    后来我又拍了激烈反战的《生于七月四日》。讽刺的是,影片上映当天美国入侵了巴拿马。这标志着美国重新开始迷信武力。之后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,媒体再次为战争唱赞歌。就像小布什说的:"越战失败的幽灵已被永远埋葬在阿拉伯沙漠中。"

    《生于七月四日》讲述一位爱国青年因为战争失去双腿,乃至丧失全部人生信念的故事。

    有人担心美国变得太软弱,结果我们确实重新强硬起来。到1990年代末,我们几乎完成了新保守主义清单上要打击的7个国家中的6个。剩下的是伊朗,但攻打伊朗将重蹈小布什的覆辙。不过我觉得我们还是会这么做,因为内塔尼亚胡主导着我们的中东政策。几年前我采访他时就觉得这人疯了,他对阿拉伯人的仇恨根深蒂固。看来我们终究没能吸取历史教训。

    美国确实不擅长从历史中学习。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4K修复版神女现场配乐重现默片巅峰艺术
    下一篇
    纪录片中国原班人马打造船山先生美学再升级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