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 者丨馆馆
编 辑丨杜尚别
今年"五一档"的票房冠军《水饺皇后》夺冠,既在情理之中又有些出人意料。说意外是因为这类真人传记电影通常票房表现平平;说不意外则是因为主演马丽刚成为中国首位票房破200亿的女演员,她首次尝试非喜剧类大女主电影自然备受关注。
传记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故弄玄虚,所以观众在走进影院前基本都清楚《水饺皇后》要讲什么——讲述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创业故事。既然结局早已注定,电影要做的就是让观众对主人公经历的苦难产生共鸣。
影片的聪明之处在于,它没有刻意渲染"水饺皇后"这个光环,而是聚焦于最真实的臧姑娘。只有把这个人物立住了,她白手起家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心。直到片尾她创业成功时,新设计的logo依然以"臧姑娘"三个字为主,"水饺皇后"的称号只留在观众心里。
故事开始时,臧健和已经是两个女儿的妈妈,在山东老家当护士。因为丈夫多年杳无音信,她带着孩子去香港寻亲,却发现丈夫早已另组家庭。初到大城市的臧姑娘第一次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。虽然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,但她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。婆婆嘲笑她养不活两个孩子,她就偏要把女儿都带走;前夫怀疑她想靠婚姻留在香港,她就决心要靠自己站稳脚跟。
狠话好说,日子难熬。离开前夫后,臧姑娘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工作问题。不会说粤语的她干脆装哑巴,靠写字条找到了第一份工。后来搬到市区,生活成本更高了,她不得不一天打三份工。正是这种永不服输的韧劲,让她慢慢走出了人生低谷。
电影最打动人的是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互助。通过邻居金夫人的对比,我们看到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人生。当臧姑娘因伤失业想要轻生时,是女儿的呼唤让她重拾希望。影片通过一个女人的故事,道出了所有女性的心声:退让只会让人无路可退,迎难而上才能绝处逢生。
臧姑娘始终记得母亲的话: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。妈妈教她包的饺子成了她改变命运的钥匙。当她学着母亲在饺子里包硬币时,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总能吃到带硬币的饺子。功成名就后,面对新的感情选择,她再次握紧硬币,决定留在原地。这枚硬币既是母亲的爱,也是女性自主选择的象征。
影片很好地保留了老港片特有的市井温情。臧姑娘遇到了很多贵人:通风报信的前老板、通情达理的房东、救下她的糖水伯、给她留灯的裁缝叔、网开一面的警察...这些生动的配角让传记故事变成了充满人情味的群像戏。
除了人物故事,电影还展现了南北饮食文化的交融。臧姑娘把山东人实在的性格包进了饺子里,在湾仔码头赢得了第一批顾客。后来她根据香港人口味改良饺子皮,就像她学粤语一样,从不敢开口到大声叫卖。正是这种入乡随俗的智慧,让她在异乡闯出了一片天。
正如导演刘伟强所说,没有马丽就没有《水饺皇后》。马丽自带的亲和力让前半段的奋斗故事特别真实,可惜后半段感情线和商业发展的转折有些生硬。从观众反馈看,大家对马丽转型的好奇可能超过了电影本身。不过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她更多的可能性,演员的转型永远不嫌晚。
SFC
本期编辑 金珊
21君荐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