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将按照您的要求改写文字内容,保持HTML标签结构不变。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:
短视频、直播和微短剧的兴起,不只是抢占了用户时间这么简单,它们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:为什么非要坐在屏幕前看两小时电影?刷20秒短视频开心一笑不也挺好?
撰文丨青柳
今年"五一"档(5月1日-5日)的票房数据已经公布。
根据灯塔专业版统计,2025年"五一"档总票房7.5亿元,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1%。
对比近几年的数据,除了2022年特殊情况外,只比2016年6.6亿的成绩略好一些。要知道2016年"五一"假期只有3天。
这个跌幅比股市波动还剧烈。不仅是"五一"档,之前的清明档表现更差。今年清明档3天票房3.78亿元,而去年是8.55亿。
这样的成绩,可以说是惨败。
还记得春节档《哪吒2》的火爆场景,当时电影行业一片欢腾。没想到几个月后,"五一"档还在吃《哪吒2》的老本,在贵州地区,这部片子居然还是"五一"档票房冠军。
电影行业,可能真的遇到大问题了。
01
"五一"档表现不佳,原因很多,首先是影片质量整体一般。
看看这几部上映的电影:《水饺皇后》《雷霆特攻队*》《猎金·游戏》《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》《开心超人之逆世营救》《大风杀》《海底小纵队:海啸大危机》《人生开门红》《幽灵公主》(重映)《九龙城寨之围城》(重映)。
几乎没有一部真正出圈,网上讨论度很低。
就连票房前三的《水饺皇后》《猎金·游戏》《幽灵公主》,反响也很平淡。
《水饺皇后》豆瓣6.7分,被网友调侃是"湾仔码头广告片";《猎金·游戏》6.4分,被戏称为"戏里戏外都在割韭菜";至于《幽灵公主》,作为宫崎骏的老片还能进前三,本身就说明问题。
这些片子倒也不算烂片,至少都及格了。《大风杀》口碑其实不错,可惜票房只有3000多万。
但整体来看,真正能带动票房的重量级作品太少。
《水饺皇后》主演马丽曾放话说:"如果票房破5亿,我就给大家包饺子吃。"这个预期倒是挺实在的。
这不仅是"五一"档的问题,看看后续排片,同样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。
现在电影行业最紧迫的问题是,别说爆款了,就连质量稳定的商业片都很难保证。在难得的假期里,"五一"档居然给不出一个让人去电影院的理由。
02
"五一"档还要讨论《哪吒2》,实在让人感慨。
之前《哪吒2》爆火时,有人站出来说《哪吒2》赚得够多了,应该给其他电影让路。这话引来一片嘲讽。
这种说法虽然违背市场规律,但确实道出了实情。
数据显示,2024年有57%的观众一年只看一次电影。
这意味着大多数人一年只会进一次影院,这次被铺天盖地的宣传吸引去了,就不会再看别的电影了。
所以当《哪吒2》一次次刷新纪录时,很多电影人可能心都凉了:自己的片子没机会了。
这不是说《哪吒2》有什么错,它确实是靠实力赢得票房。但当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一部电影上,大家都沉浸在破纪录的喜悦中时,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:电影院是要全年营业的。
《哪吒2》的成功已经超出电影范畴,成为一种文化现象。影片质量确实过硬,但全民热议的氛围也起了很大作用。
这种成功能否复制?下一部爆款何时出现?谁心里都没底。
《哪吒2》很火,但这种热度难以带动整个行业,反而暴露了其他电影的问题:质量不稳定、过度依赖档期、定位更像是季节性消费品等。这些问题在清明档就已初现端倪,到"五一"档彻底爆发。
03
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根本问题是:观众还需要电影吗?
不看电影,对生活似乎真的没影响了。今年"五一"假期消费依然强劲,国内游客总花费1802.69亿元,同比增长8%。大家不是没钱,只是不想花在电影上。
影视娱乐市场也没萎缩。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.4亿元,接近2023年的两倍。
当然,微短剧格调不高,说是影视艺术有点勉强。但现在的电影又好到哪去呢?有多少能称得上是艺术?
如今的电影处境很尴尬:
艺术性不够高,娱乐性又不够强,既不能满足资深影迷,又吸引不了普通观众,这样的存在价值还剩多少?
这不仅是国内的问题。据猫眼统计,2024年全球电影票房278.5亿美元,比2023年的294.2亿下降5.3%,其中北美市场下降约3%。
今年情况同样不乐观,前五个月北美票房仅24.6亿美元,不到去年总票房的三分之一(87.2亿美元)。同时第一季度洛杉矶片场拍摄量下降22%,近五年累计下降33%。接下来还要面对特朗普关税的影响。
日本市场也不景气。2024年日本总票房约2069亿日元,比2023年的2215亿日元下降6.5%,与2019年2612亿日元的高点相比,只剩79%。
当然,这些跌幅比起中国电影票房的下降(2024年比2023年下降22.7%)还算温和。国内票房下滑,可能还叠加了自身创作乏力的因素。
但无论如何,一个可能的结果正在显现——
电影会不会像戏曲一样,最终变成文化遗产?
短视频、直播和微短剧的崛起,不只是抢占了观众时间,而是重塑了娱乐消费模式:为什么要花两小时看电影?20秒刷个短视频开心一下不好吗?
电影被抛弃,这听起来难以置信,但任何事物都可能消亡。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现实是:所有精英文化都在衰落。
在影视领域,电影就是那个"精英"。虽然没人明说,但大家心里都有个排序:在各类影视作品中,电影被视为最高级的形式——被认为最能探讨深刻主题,最能承载哲学思考,最能反映时代精神。
电影本是大众娱乐,但在影像艺术中,它最接近真正的艺术。
想想就知道,大学里有电影专业,却没有"电视剧专业",更不可能有"微短剧专业"。
电影导演可以成为大师,电视剧导演很难获此殊荣;影评是一种独立文体,其他影视形式的评论则不成体系。
当电影遇到困境,舆论会忧心忡忡;其他行业消失时,谁会在意?
但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,这门被视为经典的影像艺术,真的遇到危机了。
其实也不必大惊小怪,在这个剧变的时代,这根本不算什么。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全球化都在瓦解,电影不过是这个大时代的缩影罢了。
当一些人对着无脑的微短剧摇头叹息时,这种叹息既无力又乏味。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构,那些原本不入流的事物,正通过流量和收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。
至于电影如何自救,真的很难说,就交给时间吧,看它是能浴火重生,还是最终被时代淘汰。
*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