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

    娱乐星闻 倪虹洁 我想抱抱20年前的祝无双 时光深处的温柔对话
    首页 娱乐星闻 明星资讯 倪虹洁 我想抱抱20年前的祝无双 时光深处的温柔对话

    倪虹洁 我想抱抱20年前的祝无双 时光深处的温柔对话

    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,保持原有HTML标签结构不变:

    "我可不迷糊,我觉得自己机灵着呢!"

    最近在《乘风》节目里因为搞笑表现被称为"宿醉微醺姐""倪石流"的倪虹洁,笑着说真人秀就像照镜子,自己觉得挺清醒的,没想到在镜头里却成了搞笑担当。

    这段经历也让她发现了自己开发潜能、练习舞蹈的过程有多不容易。她想起法国电影《童梦失魂夜》里的情节,开玩笑说自己的大脑和身体经常各忙各的,就像在地下室重新组装身体零件,然后上台表演。

    "有时候脑子记住了动作,身体却像罢工了一样,完全不听使唤,感觉要用502胶水才能把它们粘回去重新组装。"

    倪虹洁在微博上自嘲这个动作是跟八段锦学的。(图/倪虹洁微博)

    采访中的倪虹洁特别会形容自己的感受,说话时总带着"哎呀""天哪"这样生动的语气词。从她绘声绘色的描述里,能感受到她活泼开朗的性格。她笑着说:"我现在脸上的表情可丰富了。"

    在节目里和姐姐们同住的日子,让她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情和美好回忆,简直像实现了小时候梦想的女校生活,有种"奇妙又梦幻"的感觉。

    这种熟悉的感觉让她想起20多年前拍《武林外传》的日子。"一群人在山上拍戏生活了大半年,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"很多人都说,她把祝无双这个角色演活了,演成了自己。祝无双是这部经典喜剧里少有的带点悲剧色彩的女性角色。

    对于祝无双,倪虹洁心情很复杂。这部被无数人反复观看的"下饭神剧",她自己却从来没完整看过。有人问她对这个角色有没有遗憾,她坦言当时演得不够好,不太愿意回头看以前的表演。

    倪虹洁饰演的祝无双,是剧中带有悲情色彩的角色。(图/《武林外传》剧照)

    现在的倪虹洁回看过去,似乎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,"那时候没能帮到她(祝无双),现在真想抱抱当时的自己。"

    成长需要时间

    "我外表看起来温柔,其实骨子里特别要强,就像无双常说的'放着我来'那样,做什么事都想全力以赴。"

    倪虹洁在微博上这样写道。可能她自己都没想到,20年前的祝无双和自己有这么高的相似度。

    她对其中一集印象特别深——祝无双哭着和所有人告别。她像个过客一样,决定把客栈这个温暖的家从记忆里抹去,宁愿漂泊也不愿久留。

    "现在想想,无双可能想太多了。她觉得自己格格不入,总是讨好别人,把自己放在最后,但其实她没真正敞开心扉和大家交流。"

    祝无双敏感讨好的性格,其实也有倪虹洁的影子。(图/《武林外传》剧照)

    祝无双身上的"敏感讨好"和漂泊感,也出现在倪虹洁后来演的很多角色中,这可能来自她性格的一部分。46岁的她,现在才真正理解了祝无双的内心,"可能当时演戏时不知不觉把自己代入了,也可能是编剧观察到我的一些特质写进了角色。她就像迷茫时期的我的影子。"

    她在节目里说过寄人篱下的童年经历。父母是知青,她从小寄住在上海的姑姑家,小时候连自己的床都没有。可能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,她学会了看人脸色,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。

    也因为敏感和自卑,她很难坦然接受外界的评价,哪怕是夸她漂亮。1999年拍的第一支内衣广告让她一夜成名,但也给她贴上了"性感女神"的标签,甚至遭到非议。

    倪虹洁拍摄内衣广告时,遭遇了不少异样眼光。(图/倪虹洁微博)

   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,她能感受到家人欲言又止的眼神,觉得既羞愧又无助,"本来就缺乏自信的我,因为这场'内衣风波'像是掉进了黑洞,一直往下坠却抓不住任何东西。"

    在倪虹洁看来,20年前的自己还没有找到"自我"。无论是当演员还是生活规划,都被困在家庭传统观念的框框里。

    家人不看好她的演艺事业,希望她按部就班结婚生子,这影响了她人生的很多选择。她一直处在既被动又别扭的状态。

    "家人肯定是为我好。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给我指导。这不能怪任何人,我需要慢慢建立自信。"

    所以,在祝无双这个角色成功后,倪虹洁好像"消失"了一段时间。她在各个剧组间辗转,甚至转行开过客栈但失败了。一段婚姻结束后,儿子跟了前夫。在世俗眼光里,她的人生起起落落,总被拿来和《武林外传》其他演员的成功比较。

    祝无双这个角色似乎成了她挥之不去的影子。但同时,倪虹洁身上又有难得的"晚熟"和"天真",这两种特质反而让她在演员这条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轨迹。

    在电影《蓝色骨头》里,她饰演文艺女青年施堰萍。(图/《蓝色骨头》电影剧照)

    2010年崔健导演的《蓝色骨头》是她从喜剧转型的重要作品。有一场戏,她饰演的角色被丈夫夺走孩子,愤怒地用枪自残。虽然是假枪,但她打得自己头晕眼花。那种痛苦,她形容是从身体传到心里的撕裂感。"完全忘我地投入表演,让我突然明白了演员这个职业的神圣。"

    从那时起,她重新找到了当演员的自信和价值。从迷茫状态到找到方向,这个过程花了20多年。她形容就像"脸朝下摔在泥地里,爬起来洗了一遍又一遍"。

    "中年妈妈"的多样可能

    倪虹洁惊讶地发现,自己已经演过100多部作品,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很多都是"中年妈妈"角色。

    在《演员请就位》里,演员要接受市场评级,她被分到了B级。她坦言当时"只能演反派和妈妈",甚至演过只比她小6岁的王媛可的妈妈,还有同龄演员芦芳生的妈妈。

    倪虹洁在《演员请就位》中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。(图/《演员请就位》第二季)

    演"妈妈"是很多中年女演员的困境,但她觉得问题不在于年龄,而在于角色发挥空间。哪怕台词很少,她也会全身心投入。就算是配角,她也会在脑海里把主角的戏都演一遍。

    如何打破"刻板妈妈"的形象,展现中年女性的多样性,是倪虹洁最想突破的。在她看来,中年女性不只是苦情或强势的,她们也可以有欲望、有缺点,甚至保留少女心。

    《爱情神话》里的格洛瑞亚和她本人差别很大,但演着演着,她发现这可能是平行世界的自己。"她的生活方式和我完全不同,是我没想过的活法。导演跟我聊角色时,我还在想:这样也行?但演完后,我发现她活得很潇洒,是我想成为的样子。"

    格洛瑞亚是和倪虹洁反差很大的角色。(图/《爱情神话》剧照)

    《装腔启示录》里的刘美玲也是。刚开始看剧本时,她觉得这个角色太虚荣了,生活中不会和这样的人交朋友。但演完后,她对人性有了新认识。"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她。职场和家庭给刘美玲戴上了厚厚的面具,她把脆弱伪装成坚强。"

    刘美玲最后摘下面具找回真实自我的那场戏,让很多人看到了倪虹洁本人的影子。其中扔掉假发套的即兴表演,是她和导演一起想出来的——把假发扔进垃圾桶,露出"公主切"爆炸头。

    刘美玲最后摘掉假发,面对真实的自己。(图/《装腔启示录》剧照)

    那是倪虹洁真实的发型。"我经纪人都说我太疯了,但那段时间我就是想留赵英俊那样的发型。我心里一直记着他,想试试这个造型。"

    在倪虹洁塑造的"中年妈妈"形象中,她的母亲给了很多灵感。比如《摩天大楼》里被家暴的钟洁,《突如其来的假期》里浪漫随性的刘闵之,都有她妈妈的影子。

    《致1999年的自己》里的母女戏让她想起自己的母亲。她演上海妈妈陈秀娥时,代入的是妈妈的形象——知青下乡,对女儿充满愧疚。这让她感觉像是穿越时空和妈妈对话。

    倪虹洁演陈秀娥时,想象的是妈妈的样子。(图/《致1999年的自己》剧照)

    "我总推荐妈妈看这部剧,但她一看片段就哭,我又不想让她太激动。她现在70多岁了,过得很开心,在老年社团当团长、学跳舞,还说我跳舞不如她学得快。"

    倪虹洁觉得自己坚韧乐观的性格可能遗传自母亲。她记得小时候,妈妈在冬天用冰冷的井水洗衣服时,还会哼着苏州小调。

    "过年时寒风刺骨,大家都在街上买东西,妈妈就在商场门口摆摊,卖各种东西。虽然生活辛苦,但她见到谁都是乐呵呵的。"

    "晚熟的果实

    也许更香甜"

    中年女演员的困境经常被讨论。年轻时可能被说演技不够,等有了阅历和演技,市场又更偏爱年轻演员,留给中年女演员的角色空间很有限。

    比起20多年前,现在的倪虹洁更享受"晚熟"的状态。她喜欢美剧《后翼弃兵》、电影《泳者之心》,因为这些作品展现了女性的一生。她向往那样的表演宽度,也向往镜头下展现的女性力量,这些故事像火花一样点燃了她的热情。

    "20多岁的我演不出有厚度、有跨度的女性故事,化妆可以改变外表,但人生阅历骗不了人,眼神骗不了人,现在正是承前启后的好时候。"

    现在的倪虹洁喜欢旅行,享受成熟的人生阶段。(图/倪虹洁微博)

    十几岁时爷爷去世,瘦小的她跪在灵堂前,越想哭越哭不出来。她记得自己偷偷看姑姑眼色的样子。现在回想起来,她理解当时的状态。"当亲人经历长期病痛后离开,我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悲痛,反而觉得是一种解脱。"

    在演员这个职业里,倪虹洁越来越感受到人生阅历的重要性。她觉得当演员的乐趣在于,通过这个职业观察人和世界,有时候像半个心理医生,既要观察别人,也要揣摩角色内心。

    她最近看了《棋士》,从王宝强的表演中学到新东西。"他撒谎时不是眼神闪躲,而是直视对方。这让我想到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,越真诚地看着你,越可能没说真话。太厉害了。"

    好演技来自对生活和角色的理解,人生阅历能给角色增加厚度。倪虹洁一直觉得自己是演艺圈的"局外人",不喜欢被关注,享受普通人的生活状态,拍戏间隙总爱到处旅行。

    倪虹洁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的日常生活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
    她喜欢观察不同地方的人。比如在重庆这座"钢铁之城",她一个人背着包闲逛,路过老茶馆和理发店。她特别羡慕当地人饱满的精神状态。"老理发师用传统手艺给人理发,只要8块钱,但他觉得自己是镇上最棒的理发师。"

    她也注意到医院门口候诊的老人疲惫的眼神,仿佛能读出他们心里的无助。"他们的眼神是涣散的,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无奈,站在那里一动不动。"

    她还记得云南白沙古镇的彝族老人,晒得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。但当她给他们拍照时,他们露出的天真笑容,像孩子一样快乐。"我遇到的每个普通人,他们的故事都能画成一幅人生长卷。"

    倪虹洁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
    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共情力是倪虹洁的天赋。除了旅行观察形形色色的人,她还喜欢毛茸茸的动物。小时候甚至养过从下水道钻出来的老鼠,而不是宠物店买来的。

    "你们可能想不到,老鼠其实很爱干净,每次吃完东西都会洗脸。生活环境脏不代表它们本性如此,它们没得选。就像人一样,有些出生环境和命运无法选择,但只要走出来,就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。"

    随着节目播出,倪虹洁的关注度提高了。以前总说不想"红"的她,现在觉得"红"也不错。"我本来害怕被关注,但现在发现流量不一定是负担,也可以是助力。红了反而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,不用像以前那样什么戏都接,消耗自己。现在我更想要选择和进步的空间。"

    习惯讨好别人的倪虹洁,现在慢慢学会了先照顾自己的感受。在《乘风》和姐姐们相处时,她更关注自己的需求。比起以前总想满足别人期待的她,现在学会承认自己能力有限,反而轻松多了。

    在《乘风》中,她面对大海倾听内心的声音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
    她曾想过,如果人生某个节点做出不同选择会怎样。比如1999年时如果坚持不结婚继续演戏,会不会少些遗憾。

    现在的倪虹洁,想对20多年前的祝无双说声"江湖再见"。她渐渐找到了内心的平衡,"如果当时选择继续演戏,现在的我可能反而不做这行了,说不定还在寻找自己的热爱。每件事都有因果,如果现在还不够好,可能是因为果实成熟得晚,未必是坏事。"

    编辑 Felicia 运营 彭钰妍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演员排位暗战折射电视剧行业生态乱象
    下一篇
    孙俪演技封神 豆瓣9分都嫌低的都市剧王座被她用眼泪焊死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