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共同的胜利!
作者| 爱华
编辑|晶晶
排版| 苏沫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文章发布初始时间:2025年9月3日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
硝烟虽已散去,但那段记忆永远不会褪色。回顾过去,是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、放眼未来。
在这个重要日子,我们精挑细选了10部反法西斯经典,为历史存正气。
01 《铁道游击队》 1956年上映
这可是最经典的游击队故事之一。电影的讲法和画面风格特别有意思,带着点江湖武侠片的味道。后来虽然也出了电视剧和新版电影,但都比不上1956年这个原版拍得好。
《铁道游击队》改编自山东作家刘知侠的同名长篇小说,这小说写的就是鲁南大地上真实发生的事,故事里的主角都有现实中可歌可泣的原型人物。
抗战期间,山东枣庄那边的铁道游击队一直跟日军周旋打仗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经过多轮谈判,1945年12月1日,在山东枣庄沙沟车站,1000多名日军正式向铁道游击队投降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沙沟受降”,也是电影《铁道游击队》里的经典一幕。
02《红色娘子军》 1961年上映
谢晋导演的作品,祝希娟主演,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海南岛。讲的是穷苦人家的姑娘吴琼花(祝希娟 饰),从被欺负压迫到勇敢反抗,加入革命队伍,一路奋勇向前。
这部电影拿下了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,当年还创下了6亿人次的观影纪录。作为谢晋导演的经典代表作,《红色娘子军》最难得的是,它算是国内最早展现女性觉醒的反法西斯电影之一,塑造了中国银幕上特别经典的女性形象——琼花。
面对敌人来犯,女子也能投身革命、拿起武器杀敌。吴琼花没因为自己出身穷就自卑,也没被南霸天的坏吓倒,她啥也不怕地往前冲,还喊着姐妹们扛枪站起来!
03《血战台儿庄》 1986年上映
豆瓣评分有8.8分,足见这部电影水准有多高。它甚至成了战争片迷每隔几年都要拿出来重温的经典。
导演杨光远拍这部片费了不少劲,从部队文艺团挑了演员来演军人。为了保证史实准确,团队还专门请了专业人士来核实细节、校对剧本,得到了不少支持。片里李宗仁将军的老秘书程思远先生,也当了影片顾问。
为了让战争场面拍得更真实、更有气势,剧组找了个已经搬空的村子王沟,当拍摄台儿庄战斗的场地,使劲拍了很多实战场面。最后电影出来,没辜负所有人的努力,1987年拿了第十届《大众电影》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。
04《屠城血证》 1987年上映
这部电影和今年大火的《南京照相馆》有点像,讲的是1937年南京城里到处都是苦难的时候,主角用生命保护底片,最后牺牲自己,一定要把日军屠城的罪行证据公布给全世界看。
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讲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片,刚上映一个月,南京就有140万人次去看。导演罗冠群1958年到南京工作,到了80年代初,他看到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,慢慢了解到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真相。后来他继续深入了解,下定决心要拍一部关于这段历史的电影。
电影里还有年轻时的陈道明,演得特别棒。片子里有很多血腥镜头,对战争残酷的描写,比现在大部分战争片都真实得多。有影评人说,“朴实、严肃、悲怆、充满控诉力的纪实风格,是这部片的特色”。
05《红高粱》 1988年上映
张艺谋导演的《红高粱》,改编自莫言的小说,这部电影让张导拿了柏林金熊奖,也让巩俐出了名。巩俐和姜文在片子里演得特别好,顾长卫的摄影也绝了。
我个人觉得,《红高粱》才是讲“人和土地、人和时代”那种复杂纠葛故事的最佳作品。大红棉袄、金黄的庄稼,九儿(巩俐 饰)和余占鳌(姜文 饰)在高粱地里缠绵的那一幕,看得人脸红心跳。抗战时,九儿和余占鳌面对敌人时的那种不屈不挠、宁死不从,也体现了咱们民族旺盛的生命力。
土地能孕育生命,也包容一切,它看着爱恨情仇、生死别离。九儿在这片土地上长大,也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命运给她的任务。有人说,“《红高粱》既有咱们民族的特点,也能让全世界的人看懂”。不过最重要的是,它尊重人性。
06《七七事变》 1995年上映
七七事变后,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打响,这也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。拍“七七事变”这样的电影很难,但中国人和中国电影人从来不怕困难。
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,是导演用了全景式的艺术结构,讲“七七事变”的时候,把视角扩展到各个相关方面,让作品气势特别足,内容也很有深意。
再一个成功的地方,是塑造了一群真实又让人感动的人物。用全景式描述的时候,不是简单罗列史实和人物,而是在那种史诗的感觉里,通过具体细节,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、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,每个人虽然戏份不多,但都很生动,让观众能看进去。
07《大捷》 1995年上映
这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经典战争片,改编自周梅森的原著。电影通过抗战写了各种各样的人,在战争里照出了人性,善良的、邪恶的人性,都能在片子里找到对应的例子。我军战士的勇敢和敌军的丑恶,形成特别鲜明的对比。
这部电影更重要的意义,还在于它有“普世价值”。作为一部战争片,难得的是情感特别细腻,片里人物的每个动作都跟生活似的,没因为战争这个大背景就变得模糊不清。
看完之后让人特别感慨,后劲儿还很大。就算放到今天,片子里对人性和历史的思考也一点都不过时。
08《紫日》 2001年上映
这部电影是冯小宁导演“战争与和平”系列的最后一部,富大龙主演,让这个好演员被更多观众认识了。
为了演好主角杨玉福这个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,富大龙去农村和当地人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,跟着农民早出晚归,不管刮风下雨都得干活,这才有了大银幕上那么动人的表演。
《紫日》从普通小人物的角度写抗战,在残酷战争的阴影下,人们还是盼着光明未来,从小处见大。从不同背景的角色身上,能看到战争对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摧残。
最精彩的地方,是冯小宁导演保持了他那种既写实又写意的风格,用高超的视听手法把人物内心的深刻变化表现出来。不管是讲抗战还是艺术上,《紫日》都是一部特别难得的好电影。
09《风声》 2009年
谍战电影里的里程碑。电影界有个词叫“双雄电影”,说的是两个男主的电影,俩人在戏里谁也不服谁,冲突不断,戏剧张力特别足。《风声》虽然是群像戏,但周迅和李冰冰演得太绝了,是全片最让人讨论的姐妹花,我觉得电影界可以再加个词——“双雌电影”。
《风声》请了很多实力派演员,除了周迅、李冰冰,还有张涵予、王志文、段奕宏、黄晓明、英达,现在这些人怕是再也凑不到同一部电影里了。导演的调度也特别厉害,阴沉沉压抑的氛围,深不见底的牢房,严刑拷打、谁是老鬼?每个人心里都有事,这既是心理惊悚片,也是一场“精神上的大逃杀”。
最后的独白让人泪目,“我不怕死,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。……只因民族已到存亡,我辈只能奋不顾身,挽救于万一。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,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。”
10《南京照相馆》 2025年上映
今年暑期档的票房冠军。它通过吉祥照相馆里人们的生活,和日军屠城的残忍做强烈对比。片里女主林毓秀(高叶 饰)珍惜旗袍和胶片,体现了南京人民对平常日子、烟火人间的向往,一粥一饭、一颦一笑都想拍照留念,这是一种“生活本该这样”的珍贵信念。
在这个时候回头看这段历史,是想告诉大家,照相机是记录美好瞬间的工具,不该变成杀人的武器。主角们用生命保护的底片、用牺牲送出去的罪证,从照相馆送到战争法庭,最后保存在档案馆。我们会永远记得,不管在什么情况下,都会有人为了真相和正义一次次站出来,勇敢向前。
这十部电影,用不同的视角和拍法,一起画了一幅宏大又深沉的抗战历史画卷。它们不仅是电影艺术的成果,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,提醒我们历史不能忘,和平得珍惜。
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,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、正义的人一起努力的结果。它告诉我们:人类命运是连在一起的,只有坚持正义、守护真理、追求和平,才能一起创造好未来。
不管在哪里出生、说什么语言、有什么想法,爱与和平,都是大家一辈子的追求。
(影片按上映时间排名)
「四味毒叔」
出品人|总编辑:谭飞
执行主编:罗馨竹
联系邮箱:siweidushu@126.com
微信公众号lD:siweidush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