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良飞
其实早在9月2号晚上,就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“猜”:361度(361°)品牌估计很快就会和“跑得最快的女护士”张水华终止合作了。
谁也没想到,这预测还真准,第二天就应验了。9月3号下午,确切的消息就传开了:澎湃新闻从好几个独立渠道了解到,因为双方后续发展方向的调整,361度和张水华的合作暂时告一段落了。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,361度在和运动员合作时一直坚持长期发展的思路,这次调整是双方友好商量后一起决定的,不会影响品牌和其他运动员现有的合作。
这事儿还得从张水华最近一次马拉松比赛拿了冠军后的采访说起。当时她情绪挺激动,哭着说自己是护士,工作本来就忙,参加马拉松比赛请假不好请、调休也困难,还“喊话”领导希望领导能支持她调休。
可她这番话,没让网友把“火”撒到领导身上,反倒引到了自己身上。舆论越来越“一边倒”地批评她:“追求自己的梦想没错,但别人的付出也得看到啊”。
这事儿就是典型的因为采访惹出来的舆论风波。最近类似的例子已经发生好几次了,而且闹得都挺大的。
比如说,7月30号,爱康国宾的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张黎刚,在自己特意搞的一场媒体说明会上说了一句话,结果让自己和公司又陷入了舆论的漩涡。他说:“大家去医院看病,想查个什么病,你们自己琢磨琢磨得花多少钱?你指望几百块钱的体检,啥病都能查出来,可查一个专门的病就得花几千甚至几万块,你觉得这可能吗?”
7月31号,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在回记者问的时候,说“得等上级安排”,这话一出,舆论场立马就炸了锅。
不管是“希望领导支持周末调休”、“别指望几百块体检啥病都能查出来”,还是“得等上级安排”,这些话都指向同一个问题:采访的人媒介素养不够。
采访的时候话说不好,可能会让说话的人和他所在的单位惹上大麻烦,这个真得注意。
最近因为采访时说话不妥当,闹出舆论风波的事挺多的,我就从普遍情况聊聊,采访的人得注意哪些媒介素养问题。
第一,采访的人得有“公平心”。现在网友心里都有一杆秤,不是谁先说话谁就有理,也不是谁嗓门大谁就占理。张水华的排班问题,没证据说是领导故意“偏向”或者“刁难”,主要是护士这个职业太特殊了。你可以自己调整工作或者换岗位,而不是让同事无底线地迁就你的个人爱好。所以她这次说话,不仅没解决“调休难”的问题,反倒让自己被舆论一顿批评。
第二,采访的人得有“平常心”。一个人要是有了点所谓的“成绩”、“名气”,就开始提一些“特殊要求”,那离“出问题”就不远了。这也就能解释为啥这几年那些一下子就火的网红,老“翻车”。名气大了,脾气也跟着大了,啥事都想特殊照顾,平常心就没了。这种变了的心态,这次采访不集中表现出来,下次采访可能就不知不觉露馅了。
第三,采访的人得有“悲悯心”。悲悯心是人最重要的感情之一,也是那些占优势地位的人最难有的心态。爱康国宾的老板抱怨“别指望几百块体检啥病都能查出来”,他哪里体谅过癌症病人的痛苦,又哪里理解过那些一个个几百块凑起来的客户?几百块虽然不多,可他们也是你的“衣食父母”啊。
第四,采访的人得有“责任心”。担当,大家通常觉得这是负责任的领导该有的好品质,也是大家对他的期望。大家总觉得,一个负责任的领导,肯定能扛事、能放下,不抢功、不甩锅。说说今年暑假那所知名大学图书馆的事儿,舆论在7月下旬就已经烧得旺了,当时网友都希望学校能给个明确态度,赶紧调查清楚、处理明白。苦等了一周,结果就等来一句“得等上级安排”。这舆论能不起来吗?
采访不是小事,其中的得失自己最清楚。
(作者陈良飞是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、港澳台新闻部总监,高级记者)设计:王璐瑶 本期编辑:邹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