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

    娱乐星闻 解锁情绪经济郑州短剧收割6亿观众上新了新消费
    首页 娱乐星闻 电视资讯 解锁情绪经济郑州短剧收割6亿观众上新了新消费

    解锁情绪经济郑州短剧收割6亿观众上新了新消费

    微短剧占据越来越多“竖屏”用户的时间,掀起了一波新的付费点播热潮。盛产短剧的郑州也被称为“竖店”,今天一起来看郑州短剧产业的发展密码。

   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梁钰杭:

    重生逆袭、职场开挂、都市情感,这样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。我现在是在郑州市金水区的一家短剧基地,这里是短剧的“造梦空间”,占地50亩的场地里有30个不同的场景可以无缝切换,一天里能有3到5个剧组同时开拍。这样的效率,正是郑州短剧一年能拍出上千部的密码之一。

    郑州大志影视基地负责人 刘晓丹:

    在郑州交通便利,平时像北京、西安、广州这些短剧公司,都会跑来我们这儿拍,我们的预约已经排到10天之后了。

    5秒一反转、30秒一冲突,短剧让人越看越“上头”。2024年的数据显示,我国短剧用户规模达6.62亿,市场规模达500亿元,差不多六成的网民都在看短剧,国内全平台的付费短剧每天充值消费差不多有6000万元,显示出了超强的“吸金”能力。而在郑州,聚集的就有290多家短剧公司,形成了“剧本、拍摄、剪辑、投放”的全产业链,成为与横店、西安齐名的“全国短剧三大重地”。

   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梁钰杭:

    我身后就是短剧拍摄现场,他们正在拍一场超市里的情感戏。

    “快”是短剧的关键词,一个剧组团队10人左右,成员大都是90后、00后。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,一个场景拍一两条就能“过”。

    短剧导演 虎博:

    像短一点的有30集的这种,我们的制作周期大概是4到5天;长一点的70集以上,都要8天以上。

    以短剧行业头部企业之一的郑州三笙万物为例,一部短剧的承制费用大概在三四十万,而演员薪酬占比就达三分之一,优质演员已经成为制作方争着抢的“香饽饽”。

    郑州三笙万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演员部主管 王楚心:

    现在大部分都是女频、大女主的剧,日薪从三千到两万不等。要是上了榜的演员,日薪差不多一万左右,占我们公司的百分之七八十。

    短剧快速发展的密码,还在于构建了从剧本创作到导演调度、拍摄、剪辑等全流程专业团队,一个公司能支撑一个月拍出30部短剧的超高产能,实现了从项目筹备到平台上线仅需一个月的“短剧速度”。

    郑州三笙万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主任 刘洛慈:

    去年一年的播放量大概有3到5个亿。2025年我们接到的单子越来越多,还在往上涨,而且我们已经做起海外市场了。

    同时,河南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和数字产业基础优势,成立了全国广电系统首个覆盖“编剧、制作、发行”全产业链的大象剧场团队,现已成为业内的重要品牌。

   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剧场负责人 郭力歌:

    我们打造了河南广电首个专业化竖屏短剧生产体系,精品版权短剧一个月能产4部,和红果、抖音、百度等头部短剧平台建立了深度合作。其中和红果短剧的合作模式开创了广电媒体先河,探索出“主流价值 年轻化表达”的内容模式,多部作品播放量破亿。

    目前,在郑州,微短剧产业年拍摄数量居全国第二位,从业人员超3万人。2024年郑州推出相关扶持政策,启动“微短剧创作之都”战略,设立1.5亿元产业基金,计划到2027年实现市场规模100亿元。

    【记者观察】

    在采访中,成本低、效率高、产业链全,是短剧从业者反复提及的关键词。更触动我的是“全民参与”的创作生态:鄢陵村庄承包了全国85%的灯光师岗位,郑州群演里有外卖小哥、退休教师,还有农民,写字楼里的“百万剪辑”更是一刻不停。当短剧遇上河南,不仅是流量与产业的碰撞,更是城市对文化生产力的重构。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在人间大结局质朴爱情剧剧情之外徐兵的幻想
    下一篇
    新《还珠》开机女主演美过赵薇紫薇神似林心如男主一言难尽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