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剧《父母爱情》是改编自作家刘静的同名小说,而且剧本也是刘静亲自写的。
这部电视剧是由孔笙当导演,郭涛、梅婷、刘天池这些实力派演员一起主演。
这部剧的故事背景,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直到新世纪初,前后差不多半个世纪。在时代大变动的背景下,主要讲的是“我爸妈”的爱情故事,还顺带展现了好几个家庭两代人的日常生活,虽然平凡普通,但处处透着相亲相爱、真诚善良的美好。
这剧从2014年在央视播了之后,这十年来攒下了上亿的粉丝。不光咱们国内的各个卫视轮着播,就连国外也挺火的,热度一直没减。不管你是哪个年纪的观众,都能在这部情感大戏里找到自己喜欢看的地方。
在剧里,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,江德福当守备师司令,王振彪当守备师政委,俩人搭档了六七年。到了七十年代中期,军里有个副政委的职位空出来,王振彪顺顺利利升上去了,江德福呢,就一直待在岛上当守备师司令,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退休,这十年再没升过职。
王振彪升职了,安杰和江德华都觉得江德福委屈,替他打抱不平,在她俩眼里,王振彪根本比不上江德福。好多观众也这么想:江德福是一级战斗英雄,工作干得挺好,人缘也不错,凭啥升王振彪,不升他呢?
那咱们换个角度想想,王振彪真的比江德福差吗?他到底差在哪儿呢?其实啊,要说客观情况,组织上提拔王振彪才是合情合理的,至少他有三点比江德福强。
第一点,就是文化程度。虽然那时候不怎么看重学历,但作为高级干部,文化水平还是挺重要的(不能拿个别的极端例子来说事儿)。江德福也就扫盲班毕业,而王振彪早先就是干政工的,文化水平肯定比江德福高不少,到了军里这种单位,他更合适。
第二点,是处事方式。江德福当了十六年司令,利用自己的关系和方便,帮自己和亲戚家的八九个孩子都当上了兵。先不说自家孩子,光欧阳姐妹、江昌义这种情况,都不是在正常的征兵时间,也不是按正常程序来的,这种操作说到底不太对吧?再看看王振彪,自己就一个孩子,当不上飞行员,让他自己选:要么去当兵,要么回农村!就凭这一点,他就比江德福强多了。
第三点,是岗位是否合适。江德福刚上岛的时候是守备师参谋长,那时候王振彪已经是政治部主任了。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,又是王振彪先升了政委,江德福后才升的司令,而且王振彪还是师党委书记,是真正的一把手。再说,军里空出来的是副政委的职位,不是副军长的职位,正常情况下,他俩谁更合适?这不是明摆着的嘛!
所以说啊,当初为啥提拔王振彪而不是江德福,这其实挺正常的!观众朋友们不用被江德华那句“岛上没几个人说王振彪好话”给带偏了,毕竟江德福是她亲哥,她说这话带点感情色彩,也是人之常情嘛。
首先就是文化程度。
尽管那是一个不太强调文化程度和学历的特殊时期,但是作为高级干部来说,文化水平还是很重要的(不能拿真实存在的极端个例作争辨)。相对于江德福扫盲班毕业的文化水平,早期就是政工干部的王振彪的文化水平应该是比江德福高不少,到了军一级单位更合适。
再有就是处事原则。
江德福当你了十六年司令员,通过关系和便利,帮助自己和亲戚的八、九个孩子当了兵。先不说自己的几个孩子,光是欧阳姐妹、江昌义这样的情况,都是在非征兵季、非正常程序的非常规操作,也是不太正当吧?反观王振彪,自己就一个孩子,当不上飞行员,让他自己选:要么当兵,要么回农村!仅凭这一点就甩江德福三条街。
还有就是岗位适度。
江德福上岛的时候是守备师参谋长,而那个时候王振彪已经是守备师政治部主任了,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,又是王振彪先升守备师政委,江德福后升的守备师司令员,同时,王振彪还是师党委书记,妥妥的一把手。而且,军里是一个副政委的岗,不是一个副军长的岗,正常情况下,他们两个谁更合适?这不是一目了然的嘛!
所以说,当初王振彪升职,而不是江德福,这很正常嘛!观众朋友大可不必被江德华的一句“岛上没有几个人说王振彪的好”这一句话所误导,毕竟江德福是她亲哥,说感情色彩浓一点的话也是正常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