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《人生若如初见》一播出就惹来了争议,说它美化保皇党、丑化革命党。
朱亚文演的革命领袖吴天白,被塑造成一个狂妄自大、疯疯癫癫的刺客联盟背后的大老板。
除了光说不练地高谈阔论,就是忙着策划暗杀行动。
只演革命者疯狂的表现,却不交代他为啥发疯,这到底是故意的,还是背后有别的想法?
这部剧后来因为“技术调整”下架了,现在改头换面又重新播出了。
我就挺好奇的,同样是朱亚文主演的28集清朝古装剧《广州十三行》,积压了3年,到底还有没有机会播出来啊?
01、 阵容不输《人生若如初见》的主创
导演曹盾靠着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考究的服装道具和精彩的故事讲法出名,擅长把厚重的历史题材重新解读一下。
编剧盛和煜来头不小,他写的《走向共和》就够封神了,就凭这一部作品就能说明问题。
这部剧的演员阵容真不差,朱亚文、俞灏明、文咏珊挑大梁,余皑磊、芦芳生当主演,张天爱友情客串,徐璐特别出演。
剧情简介看着简单,其实暗藏了不少门道:以林炳元(朱亚文 饰)为首的广东商人和粤海关监督佶善斗智斗勇,坚守自己的底线、想着救国济民,展现咱们中国人的骨气。
这部剧2022年拍完就一直没播出来,问题就出在这个林炳元身上,那他到底是个啥人呢?
隔壁洗白良弼都能播,难道他的问题比这位说“我死大清就亡”的铁腕将军还复杂?
02、 他是清末的世界首富,富得流油,比和珅还有钱
林炳元的历史原型,就是广东大富豪伍敦元(原名伍秉鉴),外号伍浩官。
早些年美国人评的“历史上最有钱的50个人”里,他和忽必烈、刘瑾、和珅这些人一起上榜,比同时代的“红顶商人”胡雪岩还有钱。
康熙年间,清朝关了国内其他的通商口岸,只留了“广州十三行”。
清朝留着“十三行”本来是为了配合“闭关锁国”的政策,顺便方便管理贸易。
“十三行”从此垄断了中国对外贸易一百多年,除了给清政府交的税占了全国的一半,还养出了一帮富得流油的广东商人。
伍敦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,他是十三行里“怡和行”的掌柜。
伍敦元家世代做茶叶生意,主要就是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做生意。
他爸和他哥要么卷入贸易纠纷,要么被诬陷走私,最后都带着遗憾死了。
这也是他后来非要花钱买官的原因——没有政治靠山,这钱实在太脆弱了。
历史上说伍敦元做生意不如他爸和他哥,但他脑子活,会来事,胆子还特别大,大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茶叶质量再好,卖给洋人又能赚多少钱呢?
但是,要是帮英国人在中国卖鸦片,那就不一样了。
“怡和行”慢慢在“十三行”里成了老大,伍敦元当上了总商。
那时候中国南方到处都是英属印度的鸦片,全国上下从当官的到老百姓都抽鸦片,是英国最大的鸦片倾销地。
当时在印度用150卢比就能买一箱鸦片,运到中国能卖1000到3500卢比(大概值600两白银),利润能有几十倍,太吓人了!
马克思说过:“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,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”,何况是这么高的利润?
伍敦元就是靠帮英国人卖鸦片,成了当时的首富,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“买办”。
直到1839年,鸦片祸害全国,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“禁烟”。
林则徐要对付的最大敌人,正是伍敦元带的“十三行”和英国鸦片贩子。
伍敦元一开始拿出了1000箱鸦片想糊弄过去。
林则徐查到,这不过是他手里鸦片总数的二十分之一,气坏了,把他儿子抓进了大牢。
林则徐最后没杀伍氏父子,而是封锁了“十三行”,把洋人困在里面,不给他们吃喝。
最后,林则徐从“十三行”里收缴了大量鸦片,加上英国人的,把这些毒害老百姓的东西堆成山,在虎门海滩全烧了,这就是“虎门销烟”。
后来,英国以“清政府侵犯英人私有财产”为由,发动了报复战争,就是“第一次鸦片战争”。
根据史料记载,“十三行”在鸦片战争里确实帮着广州守城,还出钱出力过。
但是,这样就能把伍敦元洗白,还说他是那种“坚守底线、救国济民、有骨气”的民族英雄了?
那我们现在到底该怎么评价林则徐呢?
03、 文艺可以百花齐放,但不能有“历史虚无主义”
不管看《广州十三行》的剧情简介还是预告片,主线都是广东商人和外国势力斗,突出“商战救国”的主题。
但是,把鸦片战争里那些复杂的事儿,简单说成“英雄打外国敌人”,忽略了“十三行”商人和殖民者勾结赚钱的黑历史,还想用偷换概念的办法糊弄过去。
犯过的错就是犯过的错,这点洗不掉!
用大白话说,英国舰队射向广州的每一颗炮弹里,都有这些“汉奸商人”出的钱。
不能因为他们后来在战争里捐钱帮清政府打敌人,就把以前干的坏事一笔勾销。
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,通过歪曲、否定历史真相,达到颠覆主流价值观的目的。
而且这部剧有点像“命题作文”,带着地方宣传片的性质。
可要是过度美化本地历史人物,容易被说搞“地方保护主义”。
照这个路子下去,“窃国大盗”袁世凯是不是也快翻身了?
后记
《人生若如初见》能播,除了改名和删减很多内容,还把原来男二杨凯之(魏大勋 饰)的革命党故事线提到了主线,结果让男二的戏份比男主梁乡(李现 饰)还多。
反观28集的《广州十三行》,有没有足够的空间“技术调整”呢?
毕竟这部剧的核心就是朱亚文演的林炳元,“汉奸商人”和“爱国商人”之间,可不是说改就能改过去的。
在老百姓心里,“虎门销烟”就是正义的,林则徐就是民族英雄。
站在他对立面的“十三行”总商伍敦元,根本洗不白,不如多拍拍林则徐相关的作品。
(撰文:木未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