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

    娱乐星闻 太空实拍绝对是今年最值得银幕体验
    首页 娱乐星闻 电影资讯 太空实拍绝对是今年最值得银幕体验

    太空实拍绝对是今年最值得银幕体验

    作为一名超级科幻片爱好者,咱们看过的电影题材可太多了。

    看过在外太空逃生的。

    看过打外星人、打异形的。

    连在火星上种土豆都见过。

    但真有人好奇过吗?咱们这个时代的航天员,在空间站里到底是怎么生活的?

    就在上周五,有部特别不一样的“太空实拍电影”上映了。

    它向我们“揭开”了太空最真实的样子、航天员最真实的生活。

    所以我们特别想推荐给大家——

    没错,今天要聊的就是《窗外是蓝星》。

    真的特别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部电影。

    它最特别、最让人震撼的是,这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太空题材纪录电影。

    电影拍的是全国产8K超高清摄影机。

    主要画面呢,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拍的。

   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,不是特效,不是绿幕,也不是想象出来的。

    全是实实在在的太空现场拍。

    就是航天员自己眼睛看到的视角。

    而且完全没剧本、不用演,就是他们最真实的太空生活。

    其实早在2022年,《窗外是蓝星》就发过一个舷窗特辑。

    短短两分钟里,咱们通过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的眼睛,好像亲手摸到了那个漂亮的蓝色星球。

    当时看的人都在弹幕里惊叹:

    太美了!

    太震撼了!

    现在电影正式上映,不少粉丝专门回来看。

    没错,就像大家说的,看过大银幕版本就知道,这部电影果然就是为在大银幕上看拍的,手机屏幕根本看不过来。

    所以我们也觉得:

    一定要看大银幕。

    一定要看大银幕。

    要是能看IMAX,那就更棒了。

    毕竟连刘慈欣看完都夸个不停:“我也看过不少国际空间站的纪录电影,这部电影的清晰度最高,画面质量也最好。”

    “电影的构图、光线、整个画面安排,艺术性特别强。”

    你看,谁说最好的航天员不是最好的摄影师啊,连大刘都成了他们的粉丝!

    8K超高清摄影加上IMAX巨幕,带来的不只是画面清楚,更是一种让你好像身临其境的太空体验。

    你仿佛漂浮在太空里,地球在窗外慢慢转,星河无声地流。

    真的不知道怎么形容那种奇妙的感觉,太让人感动了。

    原来这就是地球啊——

    原来从太空回头看地球是这个样子的:山的样子、湖水反的光、沙漠的纹路,清楚得好像伸手就能摸到。

    虽然地球那么大,但真正能让人住的地方却那么少。地球七成的面积都是海洋,它那么珍贵,又那么脆弱。

    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恍惚,因为电影里很多画面,都跟我们平时看的科幻大片特别像。

    飞船升空、太空行走、机械臂操作……

    你仿佛在这些画面里看到《太空漫游》、看到《星际穿越》、看到《宇宙迷航》……但这一次,全都不一样。

    因为那些不是编出来的“剧情”,是真的。

    电影开头飞船发射的画面,特别震撼:庞然大物般的神舟十三号喷着耀眼的火焰,缓缓上升,然后越来越快地挣脱地球,最后变成漆黑宇宙里一个微弱的光点——

    看到这个“小点”,就会想到,为了它,中国多少代航天人前赴后继,使劲儿拼。

    航天员王亚平,作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,漂浮在太空中。

    那一刻,湛蓝的地球在她身后慢慢转,太阳的光芒掠过镜头,更远处,是无边无际的漆黑宇宙,没有一丝光亮。

    明明知道这些都是以前发生的事,我还是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。

   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,电影的主要画面都是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拍的。

    他们是电影里的太空摄影师。

    而银幕前的我们,也是用航天员的眼睛看宇宙,用他们的双手“量”地球。

    或许正如大刘说的,这部电影像一场“变成现实的科幻之梦”。

    它重新划定了科幻和现实的界限,也让我们从航天员的视角,重新明白什么是宏大,什么是渺小。

    就凭那些美得说不出话的太空画面,《窗外是蓝星》就已经值回票价了。

    但它的珍贵,远不止于此。

    它让我们第一次这么真切地看到航天员的真实生活。

    而这些细节,以前的科幻片根本不会拍,也拍不出来。

    比如,你会看到失重环境下,水滴和食物都飘在空中。

    航天员吃饭,有时候不是用筷子“夹”,而是轻轻“推”一下食物,再张嘴接住,像在玩一场安静的太空小游戏。

    你还会看到女航天员怎么洗头——在太空,水不会自己流下来,泡沫也不会乖乖掉落。光是坚持留长发,就已经特别需要耐心了。

    而这些,还只是冰山一角。

    你可能以为航天员每天都在做特别高端的科研,其实他们还是空间站的“清洁工”和“搬运工”。

    吃完饭必须认真吸尘清理,因为在太空里,危险的不仅是辐射,还有微生物。

    太空里的每一滴水都特别珍贵,汗液、尿液甚至呼出的水汽,都要收集净化、循环利用。

    这些细节用文字讲出来,可能有点干巴巴的,但当你真的在电影里看到人类怎么工作、怎么生活、怎么在孤独中找陪伴……

    那一刻的感受,完全不一样。

    所以,如果你好奇真实的太空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?

    那这部电影,你绝对不该错过。

    我个人觉得尤其触动的是,电影也没回避航天员的孤独和压力。

    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,他们漂浮在无尽太空,也被“困”在这里。

    为了排解压力,他们会在空间站里健身、吹葫芦丝、把玩女儿送的玩偶。

    过春节的时候一起吃鲅鱼饺子、贴春联、剪头发……

    在有限的篇幅里,三位航天员都塑造得独特、鲜明又鲜活。

    到最后,你甚至会觉得,他们就像你身边某个熟悉的朋友。

    或许,这也是电影希望做到的:

    大多数时候,我们记住的是航天员穿着太空服的样子,但其实更应该记住的,是每一张平凡却可贵的面容。

    整部电影看下来,觉得它的叙事也很动人。没有说教,没有诉苦,反而像一封来自太空的日记,真诚、轻松,还有点幽默。

    但看完电影,你也会发自内心地明白:现阶段的人类想在太空生存,还是很难的。

    当然,不止在太空生活难,在太空拍电影,更是难上加难。

    摄制团队可以说是在完成一个“不可能的任务”。

    其中最难的一点肯定是:导演完全见不到自己的摄影师和演员!

    他甚至需要靠看新闻,才知道自己的剧组到底有没有工作。

    同样,导演也无法提前看到拍摄素材,更不能实时跟踪拍摄进度。

    一直到太空素材返回地球,导演悬着的心才放下来:还好,航天员们完全理解了他的意图。

    这背后还有一大堆技术难题要啃。

    比如,得专门造出一台能扛住火箭发射时剧烈震动、又能适配空间站环境的国产8K摄影机。

    再比如,怎么把设备安安稳稳送上天?

    导演自述里,提到一个特别惊心动魄的细节:

    第一次把摄影机运到发射场,什么都准备好了,机器也没问题,结果评测员突然发现装摄影机的货包“有气味”!而空间站绝不允许有异味的物品进入。

    整个团队只好争分夺秒重新制作货包,调动所有能用的交通工具——飞机、汽车、轮船全线配合,终于在发射前最后一刻把新货包送到。

    可以说,差一点,咱们就看不到这部电影了。

   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,《窗外是蓝星》都是一部不可复制的电影。

    它的时机、人员、条件,都是唯一的。

    它记录的是中国人第一次完全靠自己建成空间站、拥有“太空家园”的历史时刻——没有这个前提,就没有这些影像。

    这是咱们自己的空间站、自己的摄影机、自己的航天员——他们不仅是科学家、工程师,也是这部电影的“摄影师”和“主角”。

    这不只是一部电影,更是一张递给世界的中国名片。

    说实话,看完之后,很难不为我们自己的航天人感到骄傲。

    他们拍下的不仅是太空,也是一个民族向上仰望的脚步。

    从这一刻起,我们不再只能透过科幻电影想象太空。

    也许有一天,我们每个人都真的能走向星空——《窗外是蓝星》,就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。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心声本错位喜剧创新九层宝塔开启短剧系列化开发新可能
    下一篇
    奚梦瑶6年婚姻回归自我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