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这事儿热度降下来,咱们再好好捋一捋,到底为啥。张水华替361拿了冠军,结果代言合同说没就没了,她咋会突然说出情商那么低的话呢?
表面上看其实挺简单,大伙儿都说是网暴闹的,说一群网络暴民冲进直播间对着361度一顿骂,品牌方实在受不了这羞辱,最后立马就解约了。
不过呢,背后还有条没明说的线:
一般咱们说,啥比赛就是啥品牌的“主场”,比如哈尔滨马拉松,赞助方就是中乔体育(以前叫中国乔丹,现在改名了,大伙儿都懂)。所以按理说,中乔肯定会派自家主力,甚至想办法让竞争对手的主力少参赛,确保自家选手拿好成绩、多曝光。
可这次比赛,明明是中乔的地盘,冠军却被361度的拿走了。为啥呢?
中乔的顶梁柱选手是贾俄仁加和李美珍,但今年有全运会,在全运会这一年,运动员会控制自己比赛的次数。一个职业马拉松选手,一年一般就跑2-4场比赛,像基普乔格一年就只跑两场。
11月要全运会,9月份运动员不能全力跑全马,所以中乔确实找了李美珍来,但只让她跑半马——毕竟半马对职业选手来说,就相当于高强度训练课,所以干脆女子全马就没安排她跑。
男子这边则是我们都喜欢的“醉哥”、后起之秀武明瑶拿了冠军,他刚跟中乔签了赞助合同,所以赛后品牌方立马就上去跟他亲近了。
按理说,361能在中乔的地盘拿个冠军,对品牌方来说可是天大的功劳,赛后采访里哪怕顺口提一句“飞燃4.5这鞋真不错”,品牌方都可能给额外奖励。说白了,你夺冠了,功劳一大把,你想夸谁就夸谁,谁被冠军点名了都高兴。
结果张水华一个好处没捞到,反倒把黑锅全甩出去了。
说句特别不好听的大实话:每个城市办马拉松,说白了就是个文旅活动,是得一线城市、二线城市都得搞的全民赛事。大家较劲,不是跟自己较劲,都是跟经济实力差不多的城市较劲。
哈尔滨马拉松算不上顶尖赛事,但这几年一直以赛道补给特别丰富出名,说白了就是“吃出来的”。作为下半赛季的第一场比赛,哈尔滨太靠北,9月份完全不热,刚好适合出成绩;但又因为离北京马拉松、上海马拉松不远,顶级运动员不太愿意来,所以综合来看,哈尔滨马拉松就是个二线赛事,跟顶级赛事、一线赛事、准一线赛事都差着档次。
所以张水华这个冠军的含金量不算特别高,但她大幅PB(个人最好成绩),跑出接近2小时35分的成绩,确实证明了她自己水平很高,这两点不冲突。
回到刚才说的,为啥每个城市的马拉松都要市领导来发枪、赛后颁奖?因为这关系到领导的政绩,退一步说,就是人家工作的一部分。你们谁夺冠其实无所谓,最重要的是别出幺蛾子,别让领导下不来台,影响人家政治生涯(负面例子太多了就不点名了),所以赛事得说是“圆满结束”,这不刚冲完线,马上就圆满了。
然后领导就等着采访完回去,听到她这话,心里啥滋味儿?他肯定得问:“这是哪个混蛋邀请的精英运动员?下次别请她了!”“这是哪个品牌的运动员?下次他们品牌的人一个也别来!”甚至可能,这座城市有些代表队穿这个品牌的衣服,都得换一家。
所以对品牌方来说,明明可以借机“狙击”对家一次的大好机会,现在突然变成危机公关了,那除了赶紧把你裁掉,真没别的招了。
你也挺委屈的,但我看这妹子比你更委屈。对了,她挣得没你多,还没人跟她换班。
另外,关于张水华这个成绩的含金量,还得稍微补充一点:
马拉松比赛一般都有总成绩的前三名,也有国内选手的前三名,这是很普遍的情况。比如会长吴向东,就是去年上海马拉松的国内第一名,比赛结束后选手脖子上通常会挂两个牌子,一个是总成绩的,一个是国内成绩的。
可这次哈尔滨马拉松居然没单独设国内组的奖金和排名,在圈子里也引起了一点议论,这事儿归主办方管,咱就不多说了。
所以张水华确实是国内女子全程组第一名,武明瑶也确实是国内男子全程组第一名,但一个总成绩第九,一个总成绩第十,都没拿到最后的奖金。
这种情况在其他比赛里挺少见的,这几年国内甚至前一百名都有奖金,健康跑、欢乐跑都有名次奖金,这次哈尔滨马拉松连健康跑组都没设——有点反常,刚才说了不多评价。
但也正因为只设了总成绩奖金,导致一些国内名将放弃这场比赛,转而去跑同一天的其他比赛——某种意义上说,这也间接促成了张水华拿这个冠军。
至于奖金设置、外籍精英选手邀请这些,以后可以专门聊聊。简单说就是,达标某个成绩的选手数量决定了这届马拉松的等级,比如精英标、金标、白金标啥的。大部分来自非洲的外籍选手都是主办方特邀的,一方面是来冲成绩达标的,另一方面也是用来和国内选手竞争的。
至于有没有靠邀请外国人参赛来稀释奖池的操作……还是不多评价。
所以,这种比赛难拿奖金、等级不够、赛道又不是那种高速赛道,客观上导致国内大批精英选手望而却步。所以说主办方会让自家签约运动员来撑场面,不管有没有额外奖金(品牌方合同里的名次奖金,一般给国内组第一或前三),作为签约运动员,你就该出场。
所以武明瑶来了,这也是他加盟中乔后的第一个大型赛事,同时也是第一个冠军。赛后的复盘聊得特别得体,重点强调了代表东家中乔体育的责任和荣誉感:
李美珍也来了,虽然没跑全马,但基本是尽全力完成的,她的采访特别职业——运动员都是周五到、周六休息、周日比赛,所以主办方肯定会问有没有好好逛逛这城市,这时候就需要既客观又客气的回答,美珍的回复就很标准:
那张水华在这点上问题出在哪儿呢?主办方这些事儿,我觉得绝大多数精英运动员都回答过上百遍了,正常回答就该是“这城市真漂亮、赛道真棒、氛围真好、志愿者和主办方真贴心blalalala”,虽然没好好玩这城市,但我享受赛道,也在赛道上看遍了这城市的风景blalalla。
但张水华是361的,相当于“客队”,她可能是看到没太多竞争对手,加上特别期待这个秋天的第一场比赛,所以攒足了劲要拿冠军,事实也确实拿到了。却没拿到奖金。一方面是主办方请了太多黑人选手,一方面没设国内奖金,一方面也确实就差那么一点点。所以她自然会觉得失望、委屈,觉得本该有更好的结果,就会想“要不是周五熬了个白班加夜班,起码能进前八甚至前五”,而且作为客队,她可能觉得没必要给主办方和这城市说好话……
或者说得刻薄点,张水华这大概是第一次在金标赛事夺冠,之前没想过怎么接受采访,就脱口而出了……
好了,回到刚才需要补充的地方。这是客场,你本可以不去,但你还是去了。你的成绩其实是在各种有利条件下拿到的,这个冠军对你来说其实挺难拿的,你确实配得上,但不是啥场景下都能拿到。
但今年青岛,那是你们361的主场,你却放了东家鸽子,甚至在被点名批评之前,还专门在采访里提这事,说“肯定要被骂了”,“因为没去主场青岛呗”——也就是说,没人问你的时候,你主动把这事儿挑出来,我觉得这两次都不太明智。
我能理解她34岁渴望一夜成名、成为舆论焦点的感受,包括这几次出人意料的选择,但咱们也看到了,一场比赛的冠军,不可能让你瞬间赢得所有跑圈、体育圈、不跑步网友的尊重。成绩肯定是硬道理,但顶级运动员里,有千千万万一辈子都没拿过冠军的,ta们也坚持下来了。冠军值得自己欣赏、鼓励、肯定,但冠军采访这段时间不是让你自由发挥的,这事儿能上舆情,其实只是因为哈尔滨马拉松挺有名又没那么重要。要是换成更大的国际赛事,你觉得你这番话,是不是更吓人了?
所以得踏实点,拿到一个冠军,该琢磨的是怎么拿更多冠军,而不是搞一锤子买卖。
其实我想她应该已经料到会引发舆情,也感受到了引爆舆情的瞬间爽快感,但总有人要因为舆情挨骂的。不是你的领导和同事,就一定是你(还有被你连累的赞助商)。
想跟“队长”的作者团队谈笑风生吗?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!
请添加微信:hcctgd1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