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

    娱乐星闻 三胞胎被富人中产穷人家庭收养20年后重逢变化惊人改变孩子命运的从来都不是钱
    首页 娱乐星闻 电影资讯 三胞胎被富人中产穷人家庭收养20年后重逢变化惊人改变孩子命运的从来都不是钱

    三胞胎被富人中产穷人家庭收养20年后重逢变化惊人改变孩子命运的从来都不是钱

    现在全民都在内卷,「鸡娃」成了每个家庭都绕不开的话题。

    从国内的海淀家长、顺义全职太太,到美国的湾区华人妈妈,大家都为了娃在拼命往前冲,可一个人到底长成现在这样,是天生的因素多,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大呢?

    今天要说的这部纪录片,讲的就是三个男孩,从出生就进了完全不同的家庭,等长大后,他们的性格、行为和人生,到底会怎么样?

    很多人可能都幻想过:

    这世界这么大,人这么多,

    会不会有个人和我长得一模一样,却过着和我完全不一样的生活?

    要是哪天俩人在街上碰上了,那会是啥感觉?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之前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映的这部纪录片:《孪生陌生人》(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),就讲了这么一个离奇的真实故事。

    有一对从婴儿时期就被不同家庭收养的三胞胎,

    分开快20年后,一次巧合让他们重逢了。

    拐角遇见你自己」

    ,竟然真的发生了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当兄弟们兴奋地抱在一起,在地上打滚时,观众也为这失而复得的亲情感动坏了。

    可当我们一层层揭开这暖心又动人的温情面纱,

    一个可怕的惊天阴谋才慢慢浮出水面,

    事情的真相,也让所有人后背发凉……

    故事还得从1980年说起,那天,一个叫鲍比的少年,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。

    作为大一新生,鲍比对未来的校园生活特别好奇,可让他意外的是,

    同学和老师竟然像早就认识他一样,

    热情地跟他打招呼,还有女生冲过来,给了他一个吻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这种热情早就超出了欢迎新生的程度,鲍比觉得有点不对劲,在大家聊天时,他听到了一个名字——艾迪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艾迪是谁?为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是艾迪?

    一脸懵的鲍比来到男生宿舍,却撞见了艾迪的一个好哥们儿。这同学看见鲍比也有点懵——

    因为他刚和艾迪通过电话,确定艾迪还在100公里外的家里呢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「你是不是也是被领养的孩子?」

    你的生日也是7月12日吗?」

    当这位同学和鲍比确认完这些关键信息,整个人都沸腾了——鲍比,很可能就是艾迪从来没见过的亲兄弟!

    两个少年激动得发抖,赶紧开车往艾迪家冲。

    门一打开的瞬间,长得一模一样的鲍比和艾迪互相盯着对方,时间好像在这一刻停住了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被不同家庭收养的双胞胎终于找到了对方,那种高兴和感动,啥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
    可故事的神奇之处才刚开始。

    媒体对这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大肆报道后,有人在报纸照片上,看到两个和自己朋友大卫长得完全一样的人,而「领养」、「生日是7月12日」这些关键词,让人不得不相信——

    这不是双胞胎,是三胞胎!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而大卫,就是这对三胞胎里的另一个!

    命运安排得太巧了,现实比电影还戏剧化。就这样,

    三兄弟在分开19年后重逢了,他们的故事也轰动了整个美国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记者们全涌向三兄弟,在无数采访中人们惊奇地发现,虽然他们在不同环境、不同家庭长大,却惊人地相似。

    他们都爱吃中餐;都喜欢抽同一个牌子的烟;都当过摔跤选手;甚至连对女生的喜好都一样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更神的是,分别收养他们的家庭里,都有一个比他们大两岁、也是被收养的姐姐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这么巧的相遇,和一重又一重的巧合,让无数美国人为这个故事着迷。

    三兄弟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了全美国都知道的明星,

    他们上电视,演电影,在纽约过上了被万人追捧的生活。

    三胞胎客串麦当娜主演的电影《神秘约会》

    后来,兄弟仨还利用大家对「三胞胎」的好奇心,在纽约开了家「网红」餐厅,开业第一年就场场爆满,赚了100多万美元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与此同时,合伙创业的三兄弟也各自找到了真爱。三人先后结婚生子,生活渐渐安定。这仿佛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,最爱的人都在身边,一切,幸福得都不像真的。

    正当三兄弟沉浸在这突然到来的团圆美满时,一个疑惑却深深困扰着收养他们的父母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当年三个家庭来收养孩子时,没人告诉他们,自己收养的男孩其实还有同胞兄弟,

    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把孩子带回了家,也间接造成了兄弟分离的「

    悲剧」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更巧的是,收养三兄弟的家庭正好来自不同阶层,教育方式也完全不同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鲍比的养父是医生,养母是律师,家里基本都受过良好教育,衣食无忧,住在美国最出名的「富人区」。

    鲍比的养父母工作特别忙,陪孩子的时间不多,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总尽量给孩子最好的资源,帮他成长成健全的人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艾迪在典型的中产家庭长大,养父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,但有点不同的是,

    艾迪的养父特别保守,对管孩子也很严,从小到大,艾迪都没和他好好沟通过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》

    大卫的家庭是受教育程度最低的,养父母都是移民,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。他们开了家小杂货铺,勉强能糊口。

    虽然社会地位不高、也不算有钱,但大卫的父亲是三位养父里最温暖幽默的,他有大量时间陪孩子长大,和孩子平等沟通。成年后的大卫,也成了三兄弟里最乐观外向的人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一样的血缘和基因,却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,这像不像某种「实验」?想当年,特别有名的BBC纪录片《人生七年》,

    也是跟踪调查了英国不同阶层的小孩,想看看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有啥影响。

    而三兄弟的成长轨迹,简直就像它的翻版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不幸的是,这一切的猜测竟然是真的。

    几年后,《纽约客》的记者劳伦斯无意间发现了80年代的一项秘密研究,有人故意把收养机构的双胞胎或三胞胎分给不同背景的家庭,就为了研究一个科学界争论很久的问题:

   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,究竟是先天因素的作用大,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深?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而三兄弟,刚好就是其中一组实验对象。

    知道这个消息后,三兄弟和他们的家人都愤怒了——

    整整分离了19年,错过了那么多年彼此陪伴和一起长大的机会,就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研究需要?!

    而且,要不是一连串的巧合,他们这辈子可能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直到这时,三兄弟才慢慢想起来,从小到大确实有陌生人以「收养机构回访被收养孩子的情况」为名上门,给他们做各种实验,观察他们的反应,而养父母都以为这只是收养机构在例行公事,也就习惯了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而这一切的「始作俑者」、当年的收养机构——路易斯·怀斯中心,早就因为不明原因关闭了。

    经过《纽约客》记者劳伦斯的深入调查,唯一能确认的是,当年被动参与这项实验的孩子,绝对不止三兄弟,随着时间的推移,

    有越来越多被分散的兄弟姐妹找到了对方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这些人都有和三兄弟相似的经历——被不同家庭收养,从小到大被收养机构「回访」。

    他们原本认定的人生,不过是一场实验而已。

    在《纽约客》记者劳伦斯的努力下,当年这项实验的负责人——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彼得·纽鲍尔终于被找到了,可当记者想进一步接触他以及所谓的「实验成果」时,却遭到了重重阻碍。

    已经高龄的彼得拒绝了采访,没多久就去世了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好不容易联系上他的助理,可对方除了进一步说了一些实验细节,比如承认三兄弟的姐姐也是作为「控制变量」被提前安置在不同家庭,此外,对实验成果啥都不知道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身为参与者之一,助理清楚地知道这样做在道德上是错的,可是在那个年代,在为科学奉献一切的理念驱动下,他「别无选择」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记者劳伦斯离「真相」最近的时候,

    大概就是知道实验相关的所有材料和从未发表的「

    成果」,都被封存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时候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他激动地想申请查看,却被拒绝了。记录显示,这些资料要封存到2066年,那时,所有和实验有关的人都不在了。

    在此之前,这项实验将成为永远的谜团。

    虽然我们终究不知道实验背后的动机以及到底得出了啥结论,

    但在现实生活中三兄弟的结局,却已经显示出它残酷的一面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知道自己不过是「实验品」的三兄弟,在愤怒过后变得越来越悲观。他们错过了彼此将近20年的光阴,突然重逢,高兴之余却少了成长中的陪伴和磨合。矛盾,最后在累积中爆发了。

    因为餐馆经营理念不合,兄弟俩的争执变成了激烈的冲突,大吵一架后,鲍比退出了生意,也离开了艾迪和大卫,而被抛下的两个人,则觉得被背叛了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在中产家庭长大、从小被养父严厉管束的艾迪,情绪渐渐崩溃了。

    他患上了躁狂抑郁症,在一个寒冷的冬日,开枪自杀了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艾迪的去世让亲人们心碎,鲍比和大卫陷入了深深的痛苦,甚至觉得「该死的是我才对」;而艾迪的养父,那位快老死的教师,也因为自己过去太严厉的教育方式自责不已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所有人都在忏悔,除了那些设计实验的人。

    事实上,记者劳伦斯后来的调查发现,被卷进这场实验最后自杀的人,不在少数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血缘相同的兄弟姐妹,成年后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不同反应模式,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那个问题——「先天还是后天」,可和人命比起来,这一切,可能都不那么重要了。

    当科学凌驾于人性之上,悲剧,注定会发生。

    用现在的眼光看,把人类当小白鼠的科学实验无疑是残忍不道德的。可在某个特定的年代,像「分离三胞胎」这样的人类实验,却在「科学万岁」的口号下,被人追捧。

    20世纪40年代,为了研究青霉素对梅毒的治疗效果,危地马拉上演了一场可怕的「实验」,一共1500名妓女、囚犯、士兵被感染了梅毒,再以治疗的名义被研究观察,无数人因此丧命。

    1971年,著名的「斯坦福监狱实验」为了证明环境能慢慢改变人的性格,把人当囚犯来凌虐,给志愿者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。

    @电影《斯坦福监狱实验」

    儿科心理医生Lauretta Bender为了研究电击对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效果,对纽约一家医院至少100名3到12岁的孩子做了电击痉挛实验,其中有个孩子连续20天被电击。

    科学家曼尼为了证明人生来就没有性别差别观念,

    就把一个男孩变成女孩,并让「

    她」

    和双胞胎哥哥进行「

    性爱演练」,想强化她的性别意识。

    长大后,这对双胞胎兄弟都自杀了。

    把人类变成实验物品,三胞胎兄弟不是第一个,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个。

    @纪录片《孪生陌生人」

   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说过,「在这专利的年代,各种新发明——无论是拯救灵魂,还是伤害肉体,一律被说成是出于一番好意。」

    科学最后的底线,就在于不该挑战「

    人性」。

    References:

   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33590486?from=search&seid=15303304071397218077

    (孪生陌生人 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【中英字幕】)

    http://www.myzaker.com/article/5be044639e780b7c3d00d2ea/

    http://www.sohu.com/a/220641088_168177

    http://www.sohu.com/a/259458924_545619

    http://chuansong.me/n/2630593832025

    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623871056249618951/

   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hree_Identical_Strangers

    https://www.imdb.com/title/tt7664504/

    https://www.rottentomatoes.com/m/three_identical_strangers/

    本文转载自精英说(ID: elitestalk)。精英说是全球精英、留学生的聚集地。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,这里有留学新知、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,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。麦子熟了经授权转载,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置身事内共创新局
    下一篇
    暑过完市场工作日票房两三千万九月《731》热度延续期待国庆档电影壁纸收图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